每年,篮球媒体都会投票选出全明星阵容,这些阵容如同每个赛季的缩影。哪些球员最具影响力?该赛季有哪些值得铭记的球员?哪些球员的出色表现甚至超越了全明星的认可?全明星阵容是如此重要的荣誉,甚至会影响球员的薪资水平,因为它是最常用于超级顶薪合同的资格评定标准。除MVP和防守球员奖项外,这是球员单赛季能获得的最高个人荣誉。
本世纪至今已完整经历25个NBA赛季,这意味着21世纪的四分之一已载入史册。为此我们决定回顾过去25年的篮球历程,重新审视这些核心问题:谁闪耀全场?谁影响深远?谁会入选我们心目中的世纪最佳阵容?
这项评选在某种程度上旨在复刻常规全明星评选模式。我们每赛季选出三支全明星阵容,以下则是我们遴选的三支世纪最佳阵容。
在其他方面,我们将有所调整。自2000年1月1日起球员的所有表现都将纳入考量范围,包括季后赛。NBA已不再采用位置划分进行全明星投票,该评选现纯粹是为每个赛季排名前15的球员进行排名。而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不仅采用位置划分,更采用具体位置命名。这些阵容不会出现双后卫、双前锋加中锋的组合,而是严格遵循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和中锋的配置。
为何选择这种阵容格式?首先,无位置划分的NBA仍是相对新近的现象。世纪伊始,位置划分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选择延续这一传统。其次,或许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增加挑战性——每位球员都被指定具体位置,旨在迫使我们深入探讨过去25年来球迷持续热议的话题。
基于此理念,以下是CBS体育NBA团队评选出的NBA世纪最佳阵容:
25年最佳阵容第一队
- 控卫:斯蒂芬·库里
- 得分后卫:科比·布莱恩特
- 小前锋:勒布朗·詹姆斯
- 大前锋:蒂姆·邓肯
- 中锋:尼古拉·约基奇
其中四位球员获得全票当选,我们快速点名如下:
- 斯蒂芬·库里是两届MVP得主,四次夺冠。如今我们都已熟知他的辉煌履历。他堪称NBA三分革命的关键推手,除却本队的小前锋,他无疑是当今联盟成就最卓著的球员。有趣的是,他是个相当非传统的控球后卫。虽然拥有控卫的身材,但在勇士队巅峰时期,他既不负责防守顶级控卫(这项任务由体型更大、防守更强的克莱·汤普森承担),也不是球队的主要组织者(这个角色至今仍由德雷蒙德·格林担任)。这种定位在历史级控卫中却显得恰如其分——毕竟身高6尺9寸的魔术师约翰逊(库里唯一能与之争论史上最佳控卫头衔的球员)同样是该位置上的非典型存在。
- 科比·布莱恩特堪称本世纪迈克尔·乔丹的风格化复刻版。尽管成就与声望稍逊一筹,但作为五冠王和2008年MVP,他毫无争议地当选最佳得分后卫。他创下21世纪单场最高得分纪录(81分),若将比赛节奏和联盟整体进攻效率等因素纳入考量,他2006赛季场均35.4分的表现堪称NBA史上最疯狂的得分赛季。
- 勒布朗·詹姆斯或许是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即便在与乔丹的比较中落败,他依然不仅是21世纪最出色的得分后卫,更是该时代最杰出的球员。四次MVP,四次总冠军,历史总得分高居榜首。助攻榜第四,三双次数第五,堪称篮球史上最全能的防守者之一。若说NBA诞生过毫无短板的球员,那非詹姆斯莫属。他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曾达到巅峰,至今依然如此。
- 蒂姆·邓肯无论如何都将入选最佳阵容第一队。关键在于选择哪个位置?他被公认为史上最伟大的大前锋,但大学时期司职中锋,职业生涯因大卫·罗宾逊的存在才改打大前锋。然而“海军上将”2003年退役后,邓肯绝大多数时间都回到了中锋位置。篮球参考网站数据显示,他职业生涯中锋出场时间占比(60%)甚至超过大前锋(39%)。然而他15次入选全明星阵容中有14次是以前锋身份获得。其巅峰期要么是纯大前锋时期,要么是双位置兼顾时期。最终这似乎是更合理的分析。如下文所述,这将导致中锋位置出现严重人满为患的局面,我们终须解决此问题。
真正的关键在于中锋位置。若纯粹进行历史排名,沙奎尔·奥尼尔或许仍能轻松领先尼古拉·约基奇。但我们仅衡量本世纪的表现——奥尼尔1992年才被选中,这意味着我们剔除了他职业生涯的绝大部分。不过这样做很合理,毕竟约基奇才30岁。我们未计入奥尼尔职业生涯的开端,却尚未见证约基奇的终点。
两者最终呈现出相当均衡的对比:约基奇出战745场常规赛与94场季后赛;而在21世纪结束的赛季中,奥尼尔出战752场常规赛与150场季后赛。样本量突然变得相当接近,因此我们可以主要关注表现层面。
论夺冠成就,奥尼尔显然更胜一筹。他四次捧起总冠军奖杯,约基奇仅有一冠。但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奥尼尔的夺冠之路拥有更强大的队友支持。约基奇职业生涯从未与全明星球员并肩作战,而奥尼尔在21世纪每个赛季至少有一位队友入选全明星赛——总计九次入选,不过公平地说,其中近半数(四次)是在他效力凯尔特人队的2011赛季。而在他的夺冠岁月里,身边始终伴随着我们第一阵容的得分后卫科比,或是第二阵容的韦德。考虑到这些背景,因队友实力不足而苛责约基奇似乎并不妥当。更何况他所处的时代,个人球星夺冠难度远高于以往——过去七年里,冠军奖杯已易主七次。
此外,约基奇的季后赛数据略胜一筹。他场均得分(27.4对23.3)、篮板(12.3对11.9)和助攻(7.6对2.4)均更高,得分效率也略胜一筹,且从未因罚球弱点被迫离场。常规赛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点。约基奇在多数统计类别中占据优势,而进阶数据——正如将他与任何球员对比时常见的情况——暗示这场较量甚至可能呈现一边倒态势。奥尼尔巅峰期的防守能力优于约基奇,但针对约基奇体能状态的质疑同样适用于奥尼尔——只是沙克所处的时代对体型庞大、移动能力较弱的内线球员惩罚机制尚不完善。
最终投票者倾向于选择约基奇。当然,奥尼尔在90年代的成就仍值得在历史讨论中占据一席之地。若约基奇想在这一领域超越奥尼尔,仍需付出相当努力。
25周年最佳阵容第二阵容
- 控卫:克里斯·保罗
- 得分后卫:德维恩·韦德
- 小前锋:凯文·杜兰特
- 大前锋:扬尼斯·安特托昆博
- 中锋:沙奎尔·奥尼尔
随着第二阵容人选的揭晓,争议开始悄然浮现。奥尼尔和约基奇在中锋票选中平分秋色,因此奥尼尔轻松入选我们的内线球员。凯文·杜兰特是其余四个位置中唯一获得全票通过的球员,这毫不令人意外。他四度荣膺得分王,凭借独特的投射能力与身高优势,常被列为篮球史上最难防守的球员之一。再加上他被低估的防守能力,这个选择毫无悬念。他曾公开抱怨自己永远屈居勒布朗之后,但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职业生涯里,这绝非耻辱。
这取决于你的优先考量。从数据上看,哈登全面碾压韦德。他的得分更高且效率更佳,篮板和助攻也更为突出,更曾三度荣膺得分王。但韦德三夺NBA总冠军,这才是两人最大的差距。哈登季后赛得分能力更强,却总在关键时刻消失。韦德的履历里没有那种离奇的个位数得分收官战。即便2006年总决赛的发挥存在争议性判罚加持,那仍是改变生涯轨迹的惊艳时刻。哈登不具备这样的巅峰表现。防守端他也难以匹敌——韦德作为史上最伟大的护框后卫,关键时刻堪称致命威胁。纵使哈登常规赛成就无可挑剔,评委们更信任韦德在决胜时刻的可靠性。
相关博彩公司-平博(Pinnacle)
这场较量堪称我们第二控卫人选的绝佳对决。两位皆是身材矮小的西部联盟控卫,其关键时刻的辉煌履历常因未夺冠而被忽视。但两人的失利或许都源于运气不济——若2007年对阵马刺的关键系列赛中,纳什未因多名核心队友遭禁赛,他本可捧杯。保罗在2018年季后赛距离击败金州勇士仅差一场胜利时遭遇腿筋伤势,又在2021年总决赛中连败四场不敌密尔沃基。纳什与保罗堪称各自时代最杰出的组织者。保罗胜出主要因其更全面的实力——他九次入选最佳防守阵容,而纳什在防守端存在明显短板。保罗总能在关键时刻主动承担得分重任,其中距离投射能力即便年过四十仍具杀伤力。纳什曾公开坦言后悔当年不愿更多出手投篮。
更值得一提的是,保罗很可能是史上最可靠的常规赛关键先生。巅峰时期的他,几乎能确保球队拥有顶级关键时刻进攻火力。2018年他率领火箭队创下NBA最高关键时刻进攻效率值,2020年在雷霆队、2022年在太阳队均复制此成就。五年间他三次带领快船队跻身前三——这在样本量如此有限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实现。保罗的关键时刻表现堪称顶级,当选最佳阵容第二阵容实至名归。
现在,我们进入大前锋的讨论。将邓肯归类为大前锋而非中锋的决定意味着,仅剩两个世纪最佳阵容席位需在三位球员间抉择。扬尼斯·安特托昆博、凯文·加内特和德克·诺维茨基皆为MVP得主且拥有冠军头衔。安特托昆博的职业生涯虽是三人中最短暂的,但其整个职业生涯都发生在21世纪。加内特和诺维茨基的巅峰期部分属于90年代。三人均获得过最佳阵容第二阵容的投票,但阿德托昆博最终以相对明显的优势胜出。
若将大前锋位置视为一个光谱,这种划分便合乎逻辑。加内特虽是历史级防守者,但以历史标准衡量,他的得分能力并不突出——职业生涯从未单赛季场均突破25分。诺维茨基则站在光谱的另一端,他是该位置上开创先河的进攻型球员。在他之前,从未有大前锋能投三分、在场上任意位置自主创造投篮机会。但即便在当时,他的防守也属薄弱。若说加内特与诺维茨基代表两极,阿德托昆博便是中间地带。他的防守或许不及加内特,但作为前年度最佳防守球员,其价值毋庸置疑;进攻创造力虽不及诺维茨基,但突破篮下的能力仍具历史意义,足以使他跻身顶级进攻球员之列。选择阿德托昆博是三人选项中妥协最少的方案。虽然会牺牲场上空间,但换来的是攻防两端统治级的球员。这使他在激烈的强力前锋竞争中脱颖而出。
25周年纪念第三阵容
- 控卫:史蒂夫·纳什
- 得分后卫:詹姆斯·哈登
- 小前锋:科怀·伦纳德
- 大前锋:德克·诺维茨基
- 中锋:德怀特·霍华德
先来解决控卫的问题。必然有读者会辩称卢卡·东契奇或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已足够出色,理应入选此名单。要理解纳什为何当选,只需知晓这点:在2001-02至2009-10赛季期间,纳什九年间八次担任全联盟进攻效率榜首球队的首发控卫。这期间他是否与顶级球星并肩作战?确实如此,但其中一个赛季阿玛雷·斯塔德迈尔缺阵时,他仍带领球队斩获进攻效率榜首。他是否效力于名帅麾下?同样如此,但这八个赛季里他先后效力过四位主帅。在多数赛季中,他的成就甚至遥遥领先。科比·布莱恩特和勒布朗·詹姆斯职业生涯中仅各领跑过一次联盟最佳进攻球队,斯蒂芬·库里做到过三次,约基奇则从未达成。这正是纳什在所处联盟环境中创造的非凡纪录——他是NBA历史上最伟大的团队进攻组织者之一。
科怀·伦纳德当选小前锋毫无悬念。选票一致支持他入选,与哈登并肩出战侧翼堪称绝配。其中一人是常规赛史上顶尖球员,季后赛履历却令人失望地单薄;另一人则是季后赛史上最令人胆寒的对手之一,但其耐力问题导致常规赛战绩平平——例如伦纳德仅六次入选全明星。另一位则是季后赛史上最令人胆寒的对手之一,但其耐力问题导致常规赛战绩相对平庸——例如伦纳德仅入选过六次全明星赛。而榜单上其他球员至少入选过八次。若将哈登与伦纳德的优势结合,便能塑造出近乎完美的篮球运动员;若分开考量,两人仅能跻身第三阵容。
遗憾的是伤病毁掉了伦纳德与杜兰特近三届季后赛的交锋。杜兰特的职业生涯成就本应获得更多荣誉,但我们始终未能见证两人巅峰时期的季后赛对决。在雷霆与马刺的早期交锋中,伦纳德尚未完全展现实力。直到2017年杜兰特转投勇士,他才蜕变为MVP候选人。那些系列赛本可让我们见证两人巅峰对决的巔峰时刻,可惜伤病之神剥夺了这个机会。
这让我们转向前场位置。若将邓肯归为中锋,选拔过程将十分简单:他当选最佳阵容第一队中锋,后续两队人选也显而易见。字母哥、诺维茨基和加内特虽需竞争名次,但三人均能入选。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前锋位置有四名候选人争夺三个席位,而真正意义上的中锋仅有两人角逐相同数量的名额。
先看中锋位置。安东尼·戴维斯和乔尔·恩比德均获得选票,但两人均在役且各有缺陷。恩比德的问题在于耐用性和季后赛表现。戴维斯的季后赛履历优于恩比德,但他在奥兰多泡泡赛区的投篮表现如此异常,以致许多人完全忽略了他最出色的季后赛表现。他虽不像恩比德那样伤病风险高,但确实难以保持稳定出场。两人常规赛总出场数仅1239场——还不及德怀特·霍华德单人1242场的纪录。
当然,霍华德的优势不仅在于职业生涯长度。这位三届最佳防守球员得主,即便是在中锋整体水平下滑的时期,也曾长期稳居NBA顶级内线之列。2009年随魔术队闯入总决赛时,他便是球队核心——这般成就,戴维斯和恩比德至今都未能企及。尽管人们常抱怨他执着于低效的背打战术,但霍华德的篮筐引力依然足以驱动奥兰多那支领先时代的三分重炮进攻体系。他或许未曾达到戴维斯或恩比德那样的巅峰高度,但至少就目前而言,他在21世纪的整体成就仍更胜一筹。
因此,我们再也无法回避这个话题:大前锋之争。若说我从未试图回避这个话题,那便是自欺欺人。诺维茨基虽在2002年以中锋身份入选全明星阵容,但既然邓肯不能算作中锋,诺维茨基自然也不该计入。这无疑是选票中最艰难的抉择,果不其然,诺维茨基与加内特的得票数竟不分伯仲。最终引入决胜票,投票人选择诺维茨基的理由很简单:他几乎所有贡献都来自90年代之后,而加内特在90年代入选的多次全明星阵容则无法计入考量。
比赛结果如此接近。选民们不得不在这两位传奇开拓者之间精打细算。诺维茨基为当今更全能的进攻型大前锋奠定了基础。在他之前,这个位置常由体型稍小的中锋担任。加内特开创了当今众多球队效仿的大前锋防守模板。他不仅是内线的硬汉,更是首批能从容防守外线的内线球员之一。别说换防了,必要时他甚至能全程盯防侧翼球员。邓肯或许是史上最佳大前锋,但诺维茨基和加内特才是真正塑造这个位置现代形态的两大功臣。
加内特或许为球队打开了更多可能性。他几乎能与任何人形成默契配合,在现代篮球体系中,他的跳投射程几乎肯定会延伸至三分线外。他那在当时堪称奢侈的组织能力,如今将成为球队战术体系的基石。如今教练们深谙如何围绕传球型内线构建进攻体系。现代联盟对诺维茨基可能稍显苛刻,因为教练们更热衷于针对防守漏洞。但他的投篮能力——尤其关键时刻的命中——在当代拉开空间的战术体系下将极具杀伤力。当然,他们并未身处现代联盟,因此诺维茨基的弱点并不那么明显,而加内特的优势也未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我个人投给加内特。评委们意见完全分歧,两位顶级球员打平也无可厚非。他们作为球员的风格截然不同,因此在特定情境下,你很可能会更倾向其中一人。